咖啡文化|維也納咖啡館的歷史
作者: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2017-03-07 16:00:40
今天塞納左岸咖啡加盟小編帶大家了解下維也納咖啡館的歷史。
據記載,雖然咖啡館至1680年才林立,但維也納人早在1660年左右就在家喝咖啡了。維也納人對咖啡的偏好,無疑受了奧特曼大使的啟發,他在維也納住了好幾個月,隨行帶著一大批侍從與大量的咖啡。維也納的賓客們享用到了咖啡后,便瘋狂地愛上了這種新奇的飲料。由此甚至導致市政府財政主管還抗議制作這種飲料的爐火所耗掉的木材量過多。當大使要離開時,維也納人已經開始向東方貿易公司購買咖啡豆并自行制作咖啡了。
大約20年后(1683年),維也納受到土耳其的圍攻。一位貌似土耳其人的波蘭移民,法蘭茲·柯胥斯基,英勇地穿越了敵軍防線,在等待救援的奧地利援軍與被圍困的維也納人之間傳達訊息。由于他的勇敢,土耳其人被擊敗、滿腹疑慮地倉皇逃走,留下許多奇特的東西。在這些戰利品中,柯胥斯基只要了那一袋袋的綠色咖啡豆。
為了獎勵他的勇敢,這個城市的元老授予他一棟房子,據說柯胥斯基就在這開了該城市的第一家咖啡館。根據這個故事的其他版本描述,他首先挨家挨戶地賣咖啡豆,后來才要求了一棟房子。還有一些版本認為第一家咖啡館是亞美尼亞人開的。不管真相如何,咖啡就這樣在維也納安家落戶。
這個城市的咖啡館成了一種文化機構,不僅是一個人潮聚集的地方,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提供絕佳的咖啡(傳說著名的有28種類型)以及豐富的報紙與期刊。最具維也納風格的獨特之處在于木制的報桿、大理石面的桌子與彎曲木制椅,這些后來都成為歐洲咖啡館的戳記。
維也納咖啡館的客人,通常是男性,就像咖啡館一樣獨特。如同一位作家所說,他們彼此分享世界觀--一種看待世事的態度,是那些對世界冷眼旁觀的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另一位寫道,厭惡室外空氣和運動幾乎是咖啡館主顧普遍的特性,他們也不愛好家庭生活。許多人一天之內造咖啡館數次--早上與下午是為了安靜看會兒報;晚上則是為了游戲或進行知識的交流。
最有名的咖啡館,諸如格林斯坦、斯波爾,擁有一群博學的顧客--作家、政治運動家與藝術家。很多咖啡館變成某些極端觀點的大本營--例如:格林斯坦反對婦女解放。但是,還是有其他的紡織商人、牙醫、馬匹貿易商、政治家甚至扒手常去的咖啡館。
咖啡館不只是在維也納,而是在所有奧地利哈布斯堡(Habsburg dominions)的領地內持續增設。布拉格、克拉柯夫與布達佩斯的咖啡館也和維也納的一樣受歡迎。
然而,維也納仍是“咖啡館之母”。到1840年,全市已有超過80家咖啡館,到了19世紀末,總數更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6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