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國度法國的咖啡文化
很多人都說,法國人把傲氣刻進了骨子里、把浪漫寫在了臉上,把咖啡溶進了血液里;許多法國人清晨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喝咖啡。
巴黎市區不大,卻有著大大小小近12000多家咖啡館。這個講究整潔、干凈的城市,卻對咖啡館門外的“違章建筑”眼開眼閉。幾乎每家咖啡館,都將桌椅搬上了人行道,而且還搭建了彩色的室外頂棚。這在巴黎,只有咖啡館才敢這樣做而不怕受處罰。
這里的咖啡館,都有著各自的傳說。比如,創立于1860年的花神咖啡館,是文人與藝術家們經常相聚的地方;佇立在歌劇院前的咖啡館,由曾經設計了巴黎國家歌劇院的夏爾·加尼埃,親自進行了內部設計。在蒙帕納斯具有代表性的咖啡老店前,一位留法的中國青年畫家指著咖啡館對我說:“幾個世紀前,以讓·科克特為首的藝術家們經常聚集在這里。
很多桌上,都有一個皮質牌子,上面刻著一個世紀前曾在同一位子上坐過的客人的名字:畢加索、拉威爾、阿波利內爾。而如今,這些百年老店今日依然高朋滿座,想找把椅子都有點困難。
曾聽說法國一度由于咖啡缺貨而少喝了咖啡,馬上就見打盹的人多起來。 說來好象夸張,但法國人嗜咖啡倒是千真萬確。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法國也是參戰國之一,國內部分老百姓擔心戰爭影響日用品供應,紛紛跑到超級市場搶購。此事連電視臺也驚動了,當鏡頭對著滿抱"緊缺 物資"的顧客時,卻發現他們拿得最多的竟是咖啡和糖。此事一度成為當時的大笑話。
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環境和情調,大多不愿閉門 "獨酌",偏偏要在外面湊熱鬧,即使一小杯的價錢足夠在家里煮上一壺。他們也不是匆匆喝了拉倒,而是慢慢的品,細細的嘗,讀書看報,高談闊論,一喝就是大半天。法國人養成這種喝咖啡的習慣,自覺不自覺的表達著一種優雅的韻味,一種浪漫情調,一種享受生活的寫意感。可以說這是一種傳統獨特的咖啡文化。
正因為如此,法國讓人歇腳喝咖啡的地方可說遍布大街小巷,馬路旁、廣場邊、河岸上、游船上、甚至艾非爾鐵塔上。而形式、風格、大小不拘一格,有咖啡店、館、廳、室。而最大眾化、充滿浪漫情調的,還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幾乎是法國人的生活的寫照。
注重品味的法國人有一個傳統說法,在塞納河邊叫人換一個咖啡館也許比換一種宗教還難!一個地道咖啡館,常客不僅決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咖啡館,連來咖啡館的時間和坐在哪張咖啡桌上的習慣都是固定不變的。這種忠誠的關系當然也體現在好客不倦的主人,不用招唿,熟知自己常客脾氣和嗜好的老侍應生就會端來他最喜歡的那種咖啡,配上一盤特色點心,甚至還會隨手帶來他最愛看的報刊,不必說謝謝,這些在一個正宗的咖啡館里都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