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咖啡烘焙的那點事
作者: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2015-08-21 16:06:24
想要研磨出一杯純正的咖啡,最重要的環境莫過于咖啡烘焙。小編整理了咖啡烘焙的4個原則,一起來了解下。
![塞納左岸咖啡 咖啡加盟](http://www.58zjwb.cn/uploadfile/2015/0821/20150821040603653.jpg)
塞納左岸咖啡加盟
咖啡烘焙原則一:酸苦原則
咖啡烘焙過程中,內部首先會形成大量味道豐富的酸性物質,但隨著咖啡烘焙程度的繼續提升,酸性物質逐漸分解,淀粉轉化而來的糖逐漸焦化,苦味逐漸增強。所以我們可以說:隨著烘焙程度的提升,咖啡豆的酸味減弱,苦味增強。
酸味偏重的咖啡不宜偏淺度烘焙,而苦味強勁的咖啡則不宜烘焙的過深,合理掌控烘焙程度能夠使得酸與苦更加平衡。此外,烘焙程度加深帶來更加厚重的苦味和醇度,同時還會釋放大量咖啡油脂,增加質感。
咖啡烘焙原則二:品質與個性原則
隨著咖啡烘焙程度的提升,咖啡豆的個性特征(優點與缺點均屬于個性)在逐漸減弱,咖啡豆里的澀味、雜味逐漸去除,口評的均衡感與醇厚度逐漸提升。
對于那些品質比較拙劣的咖啡豆,如果采用偏淺度烘焙的話,就好比逼著身材臃腫者穿比基尼;糟糕的身體曲線暴露無疑,有礙觀瞻。而將咖啡烘焙程度提高一些的話,則能夠掩飾相當多的澀味雜味。但這句話反過來說就不恰當了;并不是因為偏深度咖啡烘焙的咖啡豆都品質拙劣,或許是為了追求均衡感、醇厚度和油脂。
在“極淺度一淺度”烘焙階段,咖啡豆的個性表現得過于突出,除了少數優秀精品豆以外,并不一定是好事,所以大部分個性特征突出、風味出眾的咖啡豆適宜采取“中度或中深度”烘焙。對于某些咖啡烘焙師和品鑒師來說,這一烘焙階段的另一個優勢是能夠比較好表現出風味的層次感與復雜度。
咖啡烘焙原則三:含水量原則
作為導熱率較低的介質水,無疑是咖啡烘焙師們的大敵。含水量高或果肉肥厚的咖啡豆適宜烘焙得較深些,而含水量低或果肉單薄的咖啡豆則最好烘焙的淺些。如果是同一產地的同一品種豆子(甚至是同一顆咖啡樹結出的豆子),新豆顏色更加濃綠,含水量更高,陳豆顏色偏淺偏黃,含水量低些,那么新豆的口感應該比陳豆偏酸些。如果希望兩者最終表現出一致的酸苦平衡風味,則新豆適宜采用含水量比較低的豆子(如放置了數年使得含水量下降了不少的陳豆)來練習咖啡烘焙。
咖啡烘焙原則四:香氣走勢原則
隨著咖啡烘焙程度的逐漸提升,形成的芳香物質起初(淺度烘焙)以低分子量化合物為主,花香、草香和果香明顯。接下來來到了咖啡烘焙的中度時,芳香物質則以中分子量化合物居多,焦糖、奶油、巧克力、堅果等類型氣味凸顯。等逐漸過渡到深度烘焙時,形成的芳香物質主要是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樹脂、香料、炭燒等氣味就明顯了。
看到這,相信朋友們對咖啡烘焙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吧,閑暇時間可以試試哦。當然,如果你覺得過程略微復雜,在塞納左岸咖啡加盟店同樣可以品到純正的咖啡,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