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加盟店金牌吧臺長講解:讓手沖咖啡達到更高的層次
作者: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2016-06-27 15:12:54
最開始的時候跑咖啡館,尤其關注咖啡師沖泡時的技法:悶蒸了多少秒(心里在數)、畫了幾圈、粉水比是多少、沖了多久、水流大不大。不是去評判他們做的好不好,而是想學習他們的技術。而現在我跟多的是關注豆子,而不是手沖的“技術”了。
所有的沖泡技術,都要依據咖啡豆的特性來決定,而能不能達到這一點,決定著你沖泡的這杯咖啡可以到達怎樣的層次。
“技術”是:水流大小、畫了幾圈、有沒有測溫、有沒有稱重、有沒有溫杯。
“本質”是:咖啡豆的烘焙度如何、生豆處理方式、希望呈現的咖啡風味特點以及適當的研磨度、水溫、粉水比、萃取時間和適當的擾流。
于是,我帶著她用不同的方式做了三杯咖啡:
咖啡豆:淺烘焙的布隆迪(水洗),朋友給我的,已經超過一個月。
濾杯:V60
水溫:90度
粉水比:1(粉重):16(注入的水的重量)
總注水時間:2分20秒(第一滴水注入起至所需水全部注完)。
1#:研磨度略粗(小富士3.5)、大水流三次注水、悶蒸30秒、總萃取時間(第一滴水注入起至移開濾杯)為3分鐘,全部滴完。
2#:研磨度略細(小富士2.5)、取消悶蒸,第一次注水60克,然后輕輕攪拌5次,1分鐘后注水到170克,輕輕攪拌7次,再次注水,總萃取時間4分20秒。
3#:研磨度為小富士3,悶蒸30秒,細水流三段式注水,總萃取時間為2分50秒。
單看萃取時間和擾流,你可能會認為2#會澀。然而喝到嘴里時,卻是2#最好喝:BODY最重、風味豐富度最高、味道均衡度最好,最關鍵的是,并沒有刺激感。
好的咖啡師首先要熟悉自家店里豆子的特性,在沖泡一杯咖啡之前研磨度、萃取方式都要清晰的打好草稿,針對不同的咖啡豆進行不同的沖泡手法,才能讓每一杯咖啡都能達到高層次、好口感。
手沖的技術只有在咖啡師有著一定的感官鑒別能力,并充分理解影響萃取的幾大變量之間的關系、充分了解豆子特性、配合適當的萃取方案時,才有用。
另外,想出品一杯好喝的咖啡,把你的舌頭練練好可能更重要哦!
所以,我的朋友、員工、學生,每天都被我虐,看書、考試、喝咖啡、描述喝到的結果......
最后,我想說,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很高的熱情,要不斷研究,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知識體系、技術能力,希望大家都能達到一個很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