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分級的參考指標有哪些?
作者: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2018-03-26 14:44:56
其實目前來說,咖啡界沒有統一的分級,各個出產國是各自劃分級別。如巴西將NO.2設為最高級,牙買加則將NO.1設為最高等級。個人來說,由于人們的偏好與口感各有不同,分級無法完全呈現咖啡的風味,其更多呈現的是咖啡的品質,所以咖啡級別對我來說并不是很重要。我覺得好的咖啡還是要嘗過之后才能知道。而且,國內的咖啡專賣店通常都沒有標示等級,只能看到哥倫比亞咖啡、曼特寧咖啡、肯亞咖啡等,卻看不到級數。所以,口感才是硬道理啊。
首先來說,通常情況下,咖啡豆的分級方式是按目來分級的。這里的目指的是篩網上孔洞的大小。每1/64平方英寸為一個單位,即稱為目。通常情況下,從14、15、16、17、18、19、目開始。這里寫的有點過多。不過,大部分按照目來分級的咖啡豆通常會在17目以上,這部分的咖啡豆會因為個頭被劃入優等品質行列。17目一下的咖啡豆,會被劃為劣質品類行列。通常,14目一下的咖啡豆會被送去制作速溶咖啡。所以,我個人并不推薦大家飲用速溶咖啡。因為在這里初級篩選的時候就決定了品質。通常情況下,按目分級的咖啡豆有例如:肯尼亞,云南,等。部分咖啡豆是根據目來進行分級的。通常表示為AA、AB、等,其中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等級分類,就是圓豆。在咖啡豆正常生長的時候一顆果實當中會結出兩顆咖啡豆,但圓豆則為果實當中只生長了一顆咖啡豆,且成橢圓形。所以,成為圓豆,標號為PB.
(1)咖啡豆的大小
有人說,豆子的大小不會影響咖啡的風味,像葉門的馬大利(Mattari),豆子的顆粒雖然有大有小,但它仍是咖啡中的上品。不過,在許多生產地區,咖啡豆的大小確實是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指標。
一般使用這種分級法的地區有肯亞、新幾內亞、波多黎各、津巴布韋、坦桑尼亞與烏干達等地。此外,有許多巴西咖啡也采用這種分級法。
(2)瑕疵豆的點數
這是最早的的分級方法,巴西的許多地區仍在在使用。鑒定的方法是隨機抽取300克的樣本,找出樣本內的瑕疵豆,并按瑕疵的種類,累積不同的分數。鑒定完成后,便依照累積的缺點分數評定級為Gr2~Gr8,但沒有Gr1。如果想要買第一級的巴西豆,是會鬧笑話的。
印尼、衣索匹亞咖啡豆也是用這種方式來做分級。印尼豆主要分級為6級:Gr1~Gr6。而衣索比亞則分為5級,其中Gr1~Gr2級保留給水洗豆,水洗豆Gr1代表每300克生豆瑕疵豆只有0~3顆,而Gr2代表每300克的瑕疵豆4~12顆;日曬豆品質依序則是Gr3、Gr4或Gr5。
(3)咖啡豆的產地
咖啡豆是由咖啡樹果實加工而來,咖啡樹生長于以赤道為中心,南北緯25度之間(如下圖所示),即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目前咖啡的生產國約有60多個,其產地分布于南美、中美、西印度群島、亞洲、非洲、阿拉伯、南太平洋及大洋洲等地區。
(4)咖啡豆的新舊
新咖啡被稱為“新豆”,指的是當年收成的咖啡生豆。前一年生產的咖啡生豆稱為“舊豆”。更早幾年收成的生豆稱為“老豆”。只有當年生產的新豆才是高級品,因為新豆的味道與香氣都比較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