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點半到11點半最適合喝咖啡
作者: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2022-12-28 15:44:33
咖啡在全世界的產量已經超過70億公斤,除法算一下,相當于每年每個人可以分到1.3公斤,可見大家有多么喜歡咖啡,有些人甚至沒有咖啡,一天就無法開始。
在一項針對美國就業人口的調查中發現:46%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咖啡,工作就會沒效率,其中,有61%的人每天會喝到兩杯以上。此外,受訪者的職業分布也很有意思,調查顯示,科學/實驗室技術人員、教育/行政管理、行銷/公共關系及編輯/作家等四類人群,可能對咖啡因的需求更大一些。
大家會這么喜歡咖啡,除了因為它嘗起來很棒又會抑制食欲,還因為當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而又恰好沒多少時間的時候,咖啡因能讓我們醒著并且持續動作。
根據一些關于荷爾蒙分泌周期的研究,在攝取咖啡因的時間安排上,最好要有些策略(尤其在現今這個社會),以獲得最大的幸福感和生產力。
從史帝芬米勒(Steven Miller)發表在博客 NeuroscienceDC 的文章知道兩件事:(一)咖啡因是一種藥物、(二)藥物對身體里的化學反應有影響。想要有效率地使用藥物,就要知道自己身體里化學反應的節奏,然后讓攝取時機跟上它。有一門學問就是在探討這件事:時律藥理學(chronopharmacology),調查藥物與生物性節律(biological rhythm)的交互作用。
生物性節律中最重要的是日周律動(生理時鐘),由大腦下視丘(hypothalamus)當中一個稱作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的小小區域所控制。
Inouye 和 Kawamura 曾做一個實驗(1979),阻斷受試動物下視丘周圍的組織,使下視丘與外界隔絕如“孤島”。結果除了 SCN 所在的下視丘“孤島”還保有晝夜節律,大腦其他位置的晝夜節律都消失了。另外,下視丘與眼睛視網膜相連,接收光線刺激會產生訊號到SCN,調控晝夜節律;每天照射日光,有助于我們維持24小時制的生理時鐘。
這里要談“清醒”,那么 SCN 所控制的各種周期當中,最重要的就屬皮質醇(cortisol,一種由腎上腺分泌的賀爾蒙)分泌周期啦。皮質醇經常被稱為壓力荷爾蒙,會影響血糖濃度,適當的分泌能幫助我們保持清醒。平均而言,皮質醇水平在生理時鐘的早上八點與九點之間會達到巔峰(血糖水平也達到巔峰),而血糖水平還有兩個時間會再度達到峰值,分別是中午到下午一點,還有下午五點半到六點半這兩個時段。
所以就上午而言,在九點半與十一點半之間享受咖啡應該最有效率 –在皮質醇水平下降、下一次血糖高峰來到之前。
藥物耐受性(tolerance)在此也是個重要的主題,尤其針對咖啡因,因為大部分的人都用藥過量了!藥理學(pharmacology )當中有一個基本原則:在需要的時候才用藥;否則我們會對同樣劑量的藥物產生耐受性。換句話說,如果在血液中皮質醇濃度最高的時候喝咖啡(在身體自然最清醒的時候服用咖啡因),那每天早晨同樣來一杯咖啡會變得越來越沒用。
所以,仔細觀察身邊的人,上午在辦公室里喝咖啡的,應該是生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