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的退市,透看咖啡連鎖零售市場的演變
作者: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2019-03-20 14:56:22
近日,美國日化巨頭寶潔公司發布聲明稱從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退市,寶潔公司在該交易所的股份將于2019年4月4日起從法國歐洲清算所中刪除,寶潔股票將繼續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從制作蠟燭的小作坊,到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寶潔已有182年的歷史。今年也是寶潔進駐中國市場31年間,寶潔日化旗下品牌產品幾乎占領中國各大城市商超和鄉鎮小賣部。中國也一躍成為寶潔最大的國外市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寶潔增長停滯,光環不再?
1、中國業績倒退, 轉型緩慢 國際市場欠佳,寶潔國內外營收均不如人意,2016財年,寶潔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長僅為1%。期間寶潔總部和中國市場進行過多次的變革和瘦身,希望更加聚焦主業品牌,但由于寶潔企業體制實在過于龐大,導致其轉型比較慢,即使寶潔多次出售品牌以瘦身自救,但最終效果也不明顯。
2、渠道優勢消失,銷售主要依托于百貨與商超等渠道,比如與沃爾瑪長期合作,只要沃爾瑪一擴展,四處開超市,寶潔的生意就能隨著開店漲起來。但關鍵是, 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在全球范圍內已開始了關店潮。而近年,網購快速發展,實體零售“寒冬潮”持續不斷,寶潔依托的這些渠道優勢不再。
3、廣告不能觸達新一代消費者,跨國大公司,靠的是一套科學而嚴謹的市場營銷手段,遵循的最重要的一個營銷渠道便是電視廣告,在智能手機帶沒有流行的時候,電視廣告都是一個很好的渠道來接觸消費者。曾經的寶潔,一直是央視廣告的標王。而如今,寶潔能影響到的目標消費者都很少看電視了,年輕人看電視的越來越少,大城市里看電視的越來越少,這些寶潔最熟悉的傳統的手法,已越來越難以打動年輕消費者以及中產消費者。
4、品牌老化, 淪為“媽媽的品牌”如今的寶潔正面臨品牌老化的危機,被許多80后、90后消費者認為是媽媽的牌子。一位網友覺得:寶潔是老品牌了,感覺沒有什么新品,是我媽媽最愛買的品牌,我們都不用。甚至還有部分80后感覺寶潔大多產品品牌形象相對低端,但隨著年青一代對生活質量要求提高,寶潔產品定位就僅僅是能用,但不會帶來額外的滿足感。
90后、00后的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思維方式,直接導致明星代言、電視廣告等傳統品牌塑造方式失效。
如何根據新生代消費者心理、消費形態和傳播方式,重構自己的營銷體系,實現品牌、產品、渠道與消費者的迭代同步,對咖啡連鎖加盟品牌以及咖啡店經營來說有更多的借鑒意義。
目前,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在700億元人民幣左右,約占全球市場的0.5%,但年增長率達到15%,預計到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3000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或超10000億元。中國咖啡市場20年間的市場演變,星巴克咖啡一直扮演著一棵“大樹”。無論是Costa、雀巢咖啡等其他外來品牌入華,還是各種本土品牌的崛起,都沒能撼動這棵大樹的地位。有調查數據顯示,在2017年中國連鎖咖啡飲料品牌市場份額排行榜中,星巴克的市場份額達到51%,占據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塞納左岸咖啡、Costa、咖啡之翼、麥咖啡緊隨其后。截至2018年上半年,花了17年時間在中國市場布局的星巴克的大陸門店數量為3362家。此前的行業第二名Costa,進入中國市場12年,門店數量只有449家,本土咖啡的代表塞納左岸咖啡自2005年面向市場,全國門店數量以突破500多家。
與此同時,中國咖啡消費群體也在不斷成長壯大和改變。塞納左岸咖啡經過15年的發展,幾乎陪伴走過整個賽道,見證每一步的改變.
經濟改革增長帶來更多場景的消費
經濟的變革帶來財富增加,消費者需要更多的交流場所,自帶文化社交標簽的咖啡館即商務會談、朋友聊天場所的印象在國人的心目中逐漸形成,如星巴克。
咖啡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
隨著經濟的發展,咖啡正在逐步和其他的長尾經濟開始結合,特別是和亞文化體系結合。使咖啡除了傳統的聊天、談生意等功能之外,又被附加了很多的社交文化標,從而形成了新的咖啡經濟,如上島咖啡,塞納左岸咖啡西餐廳等。
支付方式的改變進一步普及
2015年開始,無人咖啡機在中國的很多寫字樓普及,其以機柜的模式,只需一分鐘,就能獲得一杯新鮮又便宜的現磨咖啡。且智能咖啡機可以根據客戶的喜好定制咖啡的口味,并且通過物聯網實現物料管理,如萊杯咖啡/零點咖啡等。
外賣經濟的興起進一步深化
互聯網平臺的興起,讓外賣咖啡逐漸成為了另外一種形式,使得咖啡變成了一種迅速普及的大眾飲品,如瑞幸咖啡,連咖啡等。
2019年已經開始,咖啡市場不同品牌如何定位?如何從食材的創新,生產方式的創新賦予不同的文化標簽不斷提升運營能力以面對變化的未來市場?下一篇我們將和大家聊聊如何匹配自己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