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產咖啡的韓國 喝咖啡何以成為大眾日常
不僅是喝咖啡的地方 也是學習工作的地方
走在韓國的大街小巷,市民蔣小姐發現,幾乎每走幾步就能看見一個咖啡店。這些咖啡店規模不大,有的只有一個小門面,但生意都不錯。不管男女老少,經過時都會順手買一杯咖啡帶走,有時間的人則會在店里坐下。在蔣小姐看來,這些咖啡店就像社區里的便利店、水果店一樣普遍,是人們日常會去消費的地方。
根據媒體報道,近十多年來,韓國大眾消費咖啡越來越普遍,不僅咖啡店越來越多,連公司、學校、地鐵站等公共場所的咖啡自動販賣機數量也不斷增加。有統計顯示,韓國咖啡店銷售額已從2007年的6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18年的43億美元。因此,咖啡已成為韓國的“國民飲料”。
不過,韓國的咖啡館在過去并不像現在這樣“摩登”。曾經,韓國的咖啡館叫作“茶棚”,所提供的“茶棚咖啡”,就是清咖加上一定比例的奶和糖。據史料記載,韓國與咖啡的初次交集發生在19世紀末。當時朝鮮經歷了乙未事變,高宗為了躲避日本的欺凌,躲進德國駐韓公館。自此,高宗就愛上了咖啡。韓國的第一家茶棚,也就是后來的咖啡館,正是緣起于此。服侍高宗喝咖啡的德國人在高宗賜予他的土地上,建起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家茶棚,售賣以咖啡為主的各類飲料。該場所類似于我國的茶館。在那之后的幾十年間,韓國的茶棚在首爾明洞、忠武路等地區盛行。但那時的茶棚并不是大眾化消費場所,而是高層官僚或是文化人茶余飯后聚集的高端場所,茶棚咖啡高昂的價格讓普通百姓望而卻步。
1999年,全球連鎖品牌星巴克在首爾梨花女子大學旁開出韓國首店。店鋪共3層,空間寬敞、座位舒適。自此,“茶棚”這個詞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更現代的“咖啡館”。此后短短十幾年間,韓國的連鎖咖啡店就如雨后春筍般興起,遍及城市各個角落。
也許有人會感到意外:咖啡店這么多,競爭如此激烈,它們都是如何存活下來的?答案與韓國人對咖啡店空間的認知有關。在韓國,咖啡店不僅是人們購買咖啡的地方,更是大家學習工作、結交朋友的地方。
在韓國高校周邊,通常能看到學生們坐在咖啡店里抱著電腦學習,手邊則放著一杯咖啡??Х瑞^就是他們的學習室。有在韓國咖啡店工作過的網友表示,韓國高校的宿舍數量有限,所以很多學生要很早出發到學校上課,中間如果有幾小時的空余時間,就不得不找一處地方打發時間。校內的圖書館雖然能夠提供一定數量的座位,但由于韓國高校有許多需要討論的小組作業,具備免費無線網絡、環境良好、又可以暢所欲言的咖啡館就成了學生們的好去處。此外,韓國人談工作、聊生意的時候,也喜歡去氛圍寬松的咖啡館。天氣好時,還能坐在室外座位享受陽光,比辦公室,更能夠讓人們放松。